中國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賜辭
「日本在上海不曾宣戰的戰役」
「上海不曾宣戰的戰役」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良友戰事畫刊」英文版,以機關槍兵保衛上海天空為封面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良友戰事畫刊」,以上海婦女團慰勞前線軍人為封面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The Shanghai Evening Post & Mercury Pictorial Review ,以青天白日國旗飄揚四行倉庫為封面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插圖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中華民國空軍第四大隊隊長高志航率隊痛擊日本空軍殲滅六架日機插圖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空軍於揚子江攻擊美國帕奈號戰艦插圖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女童子軍楊惠敏護旗呈四行倉庫守軍插圖
Mr. Roy Ian Delbyck 藏 
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戰役日軍暴行存影之一
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戰役日軍暴行存影之二
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戰役日軍暴行存影之三
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戰役日軍暴行存影之四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美聯社新聞報導淞滬戰役中國女狙擊兵
葉因綠義士遺影
抗戰先賢遺物系列之十一
葉因綠義士遺物
子傅慰孤將軍提供 

傅府太夫人葉因綠女士,上海市人,生於民國十二年。傅太夫人雖已高齡,然身體仍極為康健,惟多年來始終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今年春節過後因引起併發性呼吸困難,住進國軍新竹醫院,住院期間即囑咐兒女們若遇緊急狀況,毋需電擊搶救,希望平和地歸去,於三月十四日凌晨二時許,平和安祥地辭世,享年八十八歲。
葉女士來自企業世家,父親葉安香先生,是當年上海市有名的電機工程公司負責人,舉凡大型遊樂場配備,無不出自葉家。兄弟六人中,葉女士最得父母寵愛,卻也最帶叛逆個性,尤不滿封建式父權教育,就讀上海松光中學時,正逢日寇侵華,她毅然決然加入國民黨,且離家參與話劇社,擔綱主要角色,下鄉宣慰軍民,開始她一生精采的「敵後抗日游擊」人生。
葉女士的一生,可謂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愛國軼史,也是傅家一直深感驕傲的革命史詩。在漫長而艱辛的抗日戰爭中,葉女士與夫婿傅國馴先生因共同投入敵後工作而譜就出時代年輕人愛國護鄉的戀曲,十九歲時,於戰亂中與革命同志傅國馴先生結縭,曾獲得當時多少愛國青年的讚羨與祝福!
葉女士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當珍珠港事變爆發後,日軍強行佔領上海租界,時上海我國鎮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孤軍官兵們,全體被俘押往南京做苦役,當時國民政府擬派員前往慰問並傳遞營救策略,卻苦無人選可用,當時已身懷六甲的葉女士聞訊卻自告奮勇的表示願隻身潛入敵區傳遞是項訊息,葉女士不畏日軍的戒備森嚴,排除萬難,終底獨力完成上級所交付「慰問孤軍」的任務,在當時不僅轟動一時,同時也激發了爾後「十萬青年從軍」的熱潮。葉女士有感於此一任務的意義深遠,特於長子出生時,取名為「慰孤」,藉以紀念這段令人激奮難忘的敵後抗日事蹟。
葉女士三年後生下次子時,不幸罹患肺病,臥病在床,未及隨夫婿即時撤退來台,母子三人則匿居鄉間,前途茫茫,生死難卜。瞻望戰後局勢,共軍把持,民生凋敝,葉女士毅然決定帶著兩位稚子經香港輾轉來台,全家終於南台灣的屏東團聚。
葉女士來台初始,由於當年的台灣光復未久,百廢待興,物價波動不穩,以夫婿微薄的收入實難維繫一家五口家計,葉女士為了幫忙家計,特潛心自修通過教師檢定,終其一生投身國小教育,培養英才,深獲學生與家長們的愛戴。
葉女士自小即富男兒氣慨,胸懷大志,尤其熱愛空軍,總想自己可如大鵬鳥般的衝天一飛,深入敵後保家衛國,但礙於制度,無法如願,於是鼓勵長子慰孤代為完成母志,報考空軍幼校,隨後以優異成績自空軍官校畢業,並逐級晉陞為「空軍中將副總司令」,葉女士一生的奮鬥史,最感驕傲的就是長子慰孤身為「飛將軍」的榮耀!
葉女士終其一生,心繫家國,年輕時投身敵後抗日工作,引吭高歌「中國一定強」,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與勇氣,震撼人心;葉女士相夫教子、作育英才的鏗鏘剛烈志節,更是足為懿範,永駐人心。
傅慰孤 敬識 

葉因綠義士遺物
葉因綠義士暨子傅慰孤將軍合影
葉因綠義士遺物
中國國民黨黨員證
葉因綠義士遺物
葉因綠義士用扇
葉因綠義士遺物
葉因綠義士大陸遷臺置物箱
葉因綠義士遺物
葉因綠義士大陸遷臺置物箱內標誌
葉因綠義士遺物
民國九十九年三月十七日聯合報報導
葉因綠義士遺物
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青年日報報導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七集:拿人手短,盟國盛氣凌人,抗戰進入黑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