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夫人遺影

婦女領袖蔣夫人,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指導長 

宋美齡(一八九七至二零零三),廣東省文昌人,生於上海。光緒三十三年赴美國留學,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進入衛斯理學院。民國六年歸國,任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英語教師,民國十六年與先總統 蔣中正結婚。
民國二十一年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民國二十五年任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指導長,一九四三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邀請赴美訪問,二月十八日在國會演講,三月「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陪同 先總統蔣中正出席開羅會議,一九四八年再赴美國商洽美援。民國三十八年國府撤退臺灣,民國三十九年返國,創辦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與華興育幼院,民國五十六年任天主教輔仁大學董事長。

蔣夫人致美國駐挪威大使哈里曼夫人(Mrs. Borden Harriman)英文函  

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作於重慶
英文譯文曰:
「重慶,四川。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
親愛的哈里曼夫人: 
對於共同合寄鼓勵信函的每一位美國女性領袖,我寄上中國婦女的感謝。
我們的婦女正承擔各種各類工作,數年前卻被估算超越她們的能力。她們在政府服務,在銀行也在學校,當然非常明顯地靠近前線工作。無論她們在何處,她們不屈不撓地工作。能維持如此壯大士氣,一部份要歸功於我們婦女以身作則。中國婦女已不再認為她們的合適位置是在家庭,戰爭時候所解釋的『合適位置』,就是她們最為致用的地方。
真誠的
蔣介石夫人」 

哈里曼夫人( Florence Jaffray“Daisy”Harriman 一八七零至一九六七),美國紐約人,十九歲與 Jefferson Borden Harriman (一八六四至一九一四)結婚。一九一二年威爾遜總統任命為工業關係委員會委員,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任國防顧問委員會之工業界婦女委員會會長,一九二二年任全國民主黨婦女會主席,一九三七年羅斯福總統任命為美國駐挪威大使,一九四一年任保衛美國協助盟國委員會副主席。著「派遣去北方」。

杜月笙先生暨夫人孟小冬遺影
青幫首領杜月笙,兼恒社創辦人

杜月笙(一八八八至一九五一),原名鏞,上海高橋人。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江淮水災,發起募捐。同年,九一八事變,組織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戰止,易名上海市民地方協會,任會長,設閘北平民教養會、航空救國會。民國二十二年創恒社,民國二十六年,淞滬戰起,設上海市抗敵後援會、任籌募委員會主任。上海失守,赴香港,續以救濟事業掩護抗日。香港失守,赴重慶。抗戰勝利,民國三十七年參加行憲國民大會。翌年,大陸淪陷,赴香港,病歿歸葬臺灣。

杜月笙致劉鴻生信箋

信曰:
「鴻生兄:
致陸根泉、張文魁兩君信,遵已照轉,日內晤面。
杜鏞敬,二月廿六日。」
鈐印:「新世界印」

劉鴻生(一八八八至一九五六),浙江寧波人,生上海。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之稱。大陸淪陷前赴香港,子公誠乃共產黨員,竭力游說乃父返滬,民國四十年中共發動「三反五反運動」,定罪,所有產業充公,子念義文革時遭批鬥墮樓身亡。

陸根泉(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七),浙江鎮海人。建築業鉅子,大陸淪陷,赴臺灣。

張文魁(生卒不詳),江蘇川沙人。杭州第一紗廠總經理,百貨業同業公會主席,上海市百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大陸淪陷,赴香港,轉南美。

杜月笙、章友三、錢新之、嚴莊、潘公展及吳開先六位於上海麗都花園飯店合宴之請柬
杜月笙先生紀念集
梁鼎銘先生遺影
藝術家梁鼎銘,兼黃埔軍校畫報編輯 

梁鼎銘(一八九八至一九五九),原名協燊,號戢畫室主、戰畫室主。廣東順德人,生江蘇南京。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任黃埔軍官學校「革民畫報」主編,翌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政治部藝術股股長、「圖畫京報」主編。民國十八年 蔣公助赴歐洲考察美術,歸國後 蔣公於南京靈谷寺建戰畫室供其創作,兼善中西畫藝。抗戰時期,任軍事委員會設計委員,以繪製抗日戰爭史畫聞名,世譽愛國畫家,與弟又銘、中銘稱藝壇三傑。大陸淪陷赴臺。

梁鼎銘自用「戰畫室主人」印,盧東平刻
梁鼎銘繪貽淳如奔馬立軸
梁鼎銘繪貽淳如奔馬立軸局部
劉攻芸部長暨夫人遺影
國民政府財政部劉攻芸部長,兼經濟學家

劉攻芸部長(一九零零至一九七三),原名駟業,又名泗英,福建侯官人。父步溪,諱鴻壽,福建鹽運使,舅伯潛(陳寶琛),清宮太傅,妻李國珍,李鴻章姪孫女。入清華學校,再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赴美,入本雪文尼亞大學華頓學院,民國十一年獲商學士。入芝加哥西北大學,民國十三年獲商碩士。入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民國十六年獲博士學位。
返國任教國立清華大學,民國十七年任教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講授銀行業及銀行實踐。翌年應張嘉璈之聘入中國銀行任總帳室主任,民國二十四年任中央信託局副局長,民國二十七年任交通部郵政儲金匯業局局長,民國二十九年任四行聯合總辦事處秘書長。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任中央信託局局長,兼蘇浙皖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局長。民國三十五年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翌年任總裁,同年三月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
民國三十八年,中共尚未抵達上海,劉攻芸部長徹夜辦公,將中央銀行所藏黃金及美鈔,晝夜不停運往臺灣,奠定臺灣財經方面最初基礎。廣州失陷前,兩袖清風赴香港,後移居新加坡。
劉攻芸部長之清廉中外馳名。美國參議員周以德(Walter Judd)曾於國會告訴美國人劉攻芸部長清廉事跡。當政府發表劉攻芸部長任蘇浙皖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局長,行政院長宋子文於南京參議會公開保證其清廉。
大陸陷共,詞人宋訓倫於香港常睹劉攻芸部長擠迫公共汽車,狀甚狼狽,不勝感慨,嘗寫七絕:
「一勺廉泉譽望多,夷吾經濟在胸羅。
冤禽縱有西山木,可奈狂瀾既倒何!」

劉攻芸部長致宋訓倫信箋

信曰:
「訓倫吾棣足下:猥以賤辰,辱承厚贈,並惠嘉言。拜領之餘,感與慚並。回憶四十年前,余執教商院,自負少壯才華,吾弟鶴立雞羣,在同學中亦最年輕。如今余老矣,毫無建樹,而弟奔走衣食,亦何曾得志記及去年在星招待浩雲兄與本地名流,宴後浩雲兄高唱一段魚腸劍,有『一事無成兩鬢斑,嘆光陰一去不回還。日月輪流催曉箭,青山綠水常在面前……』等句,餘音似猶在耳。此刻追思首三句,切符你我目前處境與情緒。至于故國之『青山綠水』,只好在夢寐中求之。撫今追昔,不勝感慨之至。所幸者余近年力行『少吃多運動』,深知保健長生之道。自信今年七十,乃余生命之開始,好運當頭,期頤在握,當俟吾 弟七旬到臨,親自撰文申賀,決不食言。專覆鳴謝,並頌儷俀。
『師母』寄筆,道謝。
劉攻芸再拜。六、十二。」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八集:雜牌軍大會師,血戰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