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先生賜辭
抗戰先賢嚴重則先生撰暨簽署「怒海、狂炮、求生」
封面
抗戰先賢嚴重則先生撰暨簽署「怒海、狂炮、求生」
內頁

嚴重則先生(一九二六至二零二零),江蘇無錫人。抗戰參加青年軍,勝利入復旦大學。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共,赴臺任「青年戰士報」採訪主任,「臺灣新聞報」社長,中國國民黨新聞黨部書記長。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戰役前之六月二十六日,隨國內外記者赴金門,小艇沉沒,漂流海上三十小時始獲救,記者罹難六人,軍人罹難三人。

抗戰先賢潘長發先生撰暨簽署「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專輯」
封面
抗戰先賢潘長發先生撰暨簽署「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專輯」
內頁

潘長發先生,民國十六年生,安徽六安人。民國三十二年參加青年軍赴緬甸。抗戰勝利,部隊最早進入南京,民國三十六年退伍。內戰起,回軍旅,撤退台灣。民國四十七年調金門,後調澎湖,參加八二三戰役。民國六十一年退伍考入師範大學,修國文,畢業任高雄瑞豐國中國文老師。以十年時間推動建造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紀念碑,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終於高雄鳳山樹立「七七抗戰紀念碑」暨「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碑」一座。

抗戰先賢楊濬彥先生撰暨簽署「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美日海空大戰格大戰役-詩集」
封面
抗戰先賢楊濬彥先生撰暨簽署「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美日海空大戰各大戰役-詩集」
內頁

楊濬彥先生,民國十五年生,河南洧川人。民國三十年秋從軍,任監視兵。後遭共黨新七軍擄去充兵,設法逃出,輾轉如願入戰功烜赫之四十軍。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共赴臺,民國五十四年通過高等檢定考試任公職。著有「巨鏡」,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等。

抗戰先賢孫建偉先生撰暨簽署「百歲壽誕,追思感言」
封面
抗戰先賢孫建偉先生撰暨簽署「百歲壽誕,追思感言」
內頁

孫建偉先生,民國三年生,安東人。就讀天津南開中學,入北平大學。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離北平,經天津至濟南,入政工人員訓練班。受訓後入十三軍第四師,參加台兒莊會戰。後赴重慶工作三年,考取印緬戰區翻譯官,駐印度,配合美軍訓練國軍坦克部隊。抗戰勝利,民國三十六年赴臺任陸軍訓練司令部編譯官。

抗戰先賢孫建偉先生撰暨簽署「文萃集錦」
封面
抗戰先賢孫建偉先生撰暨簽署「文萃集錦」
內頁
抗戰先賢陶士君先生撰暨簽署「日本侵華見聞錄」
封面
抗戰先賢陶士君先生撰暨簽署「日本侵華見聞錄」
內頁

陶士君先生(一九一八至二零一八),河南寶豐人,陶淵明後人。抗戰爆發,棄筆從戎,參加三十一集團軍,任參謀主任。後奉命調西安整補,入遠征軍,歸十三軍。抗戰勝利,任承德縣縣長。大陸淪陷,赴香港,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返臺,任南港區區長十年,編「南港誌」,任陶氏宗氏會會長。著「八十滄桑」、「日本侵華見聞錄」。

抗戰先賢陶士君先生撰暨簽署「河南西峽口軍民抗戰實錄」
封面
抗戰先賢陶士君先生撰暨簽署「河南西峽口軍民抗戰實錄」
內頁
抗戰先賢陶士君先生致宋緒康信箋
抗戰先賢王凱聲先生撰,子勝生簽署「威海風雲,烽火凱聲」
封面
抗戰先賢王凱聲先生撰,子勝生簽署「威海風雲,烽火凱聲」
內頁

王凱聲先生,民國八年生,原籍浙江山陰,遣居河北靜海。十六歲參加三民主義青年團,十八歲參加中國國民黨,民國二十七年初,參加山東威海衛市羊亭山區游擊部隊。民國二十九年春,日軍大規模掃蕩,基地部隊全毀,逃返天津,轉任情報傳遞工作。民國三十年與妻赴山東文登陳家堡游擊區。其文記曰:「在接近陳家堡時,遠遠便看到山頂旗桿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正在迎風飄揚,從天津淪陷以後,學貞(妻)已有四年多沒有看到國旗了,當她看到國旗的一剎那,不禁高興得跳了起來」。勝利,任職青島警察局,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共,乘船離青島,沿江蘇海岸,經舟山抵基隆。

抗戰先賢原景輝先生簽署「父親景輝公百歲嵩壽紀念文集」
封面
抗戰先賢原景輝先生簽署「父親景輝公百歲嵩壽紀念文集」
內頁

原景輝先生,民國四年生,山西長治人。民國二十二年入省立淮陽高級師範,民國二十五年畢業,受聘縣立第一小學。民國二十八年投筆從戎,入曹村陸官第七分校,編入十六期十三總隊第一隊。同年底,入貴州息烽特警班,民國三十三年任晉陝特種工作組組長。抗戰勝利,民國三十五年任三十四集團軍調查室中校秘書。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共赴臺,民國四十五年任陸戰隊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民國五十七年調總政戰部,民國五十九年以少將階退伍。

抗戰先賢原景輝先生致宋緒康信箋
抗戰先賢原景輝先生題辭
陸敬業連長遺影
陸軍一九零師兼師長樑偕第一一一零團全體軍官佐於溪口合影紀念,民國八年二月十六日攝 

陸敬業少將事略
陸敬業,號樂群,江蘇省宿遷縣人,一九零五年出生。曾肄業徐州中學,黄埔軍校三期畢業。曾服役於民國革命軍第廿、九、二、五十二、四十五、三、一九零、預十師,及整編八十八師,歷任排、連、營、團長、副司令等軍職。曾參與北伐、台兒莊、九江、皖南、浙東抗日諸役,並以在第十軍所轄之第三、一九零,及預十師服役最久,親歷該軍為主力之長沙第三次守備,常德解圍,及衡陽保衛戰之連續激戰。民國三十八年自福州綏署軍官團少將大隊長除役,攜眷赴台,轉任地方行政職,民國六十二年病歿。
陸啟東敬識

陸敬業連長遺物
陸軍一九零師兼師長樑偕第一一一零團少校以上軍官佐於溪口合影紀念,民國八年二月十六日攝
陸敬業連長遺物
顧祝同上將簽貽陸敬業(號樂群)連長照相,
民國二十九年八月署
陸敬業連長遺物
民國十九年十一月,任第一三五旅第二六九團第一營第二連上尉連長,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十五師司令部任命狀
陸敬業連長遺物
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任陸軍第三師步兵第八旅第十五團上尉連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任狀
陸敬業連長遺物
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任步兵第九旅第十七團第二營少校營長,陸軍第三師司令部任職令
陸敬業連長遺物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任步兵第二九團中校副團長,陸軍第十預備師司令部委令
陸敬業連長遺物
民國三十二年一月,任吉泰師管區第三補充團中校團,軍政部任職令
陸敬業連長遺物
陸海空軍官佐履歷表之一
陸敬業連長遺物
陸海空軍官佐履歷表之二
陸敬業連長遺物
陸海空軍官佐履歷表之三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十五集:長沙大會戰,天鑪戰術發威,薛岳痛擊岡村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