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立先生遺影

陳三立(一八五三至一九三七),字伯嚴,一字衍君,號蛻園,晚號散原老人。江西義寧人,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進士,授吏部主事。

父寶箴,咸豐辛亥舉人。官直隸藩司,湖南巡撫。力行新政于湘中,三立佐父於側。戊戍政變,父子革職永不敘用,三立晚年為詩壇祭酒。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日軍佔領北平,欲招三立,游說百端,三立憤不食五日,九月十四日絕食殉國。 

陳三立致李盛鐸信箋

信云:

「木齋仁兄同年,別後數日,泊海上,今又抵秦淮,一舸江湖漁釣為伍,陳生殄目此遠矣。還睠舊游,如在天際。尊主隆民潤色鴻業,公等好自為之,努力努力。此行旅食之外,徵歌賭酒,尚有餘囊,非榜眼之力,不至此也。謹尊泰西條約由潤丈處寄還百金,免令蔡郎繞舌。幸鑒存之,倚裝狂草。敬頌撰福,兼訊蔡編脩之徒窮狀何似。年世愚弟三立頓首。 八月朔日作於白下。」 

李盛鐸(一八五九至一九三四),字嶬樵,又字椒微,號木齋,別號師子庵舊主人,師庵居士等,晚號麂嘉居士,江西德化縣人。 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任出使日本大臣。 光緒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上疏朝廷,建議實施憲政。 後隨載澤出洋考察比利時,任出使比利時大臣。 歷任袁世凱大總統顧問、參政院參政、國政商榷會會長等職。

陳三立貽紹曾行書立軸

詩曰:
「 四照吾廬在,巖霏雜雪痕。
深居養龍德,霽抱悅禽言。
興定煙霞衛,魂扶草木恩。 
危峰慳一杖,俯世此心尊。
山居晴望。
紹曾世講鑒。散原老人陳三立。 」

鈐印:「陳三立」、「散原翁」。 

歐陽漸致龍沐勛信箋,內容涉北平淪陷,詩壇祭酒陳三立絕食殉國事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六日作

信云:

「榆生仁兄同鄉大鑒: 兩得賜書,初以頻痢無力作覆,今簡數語,藉慰厚意。詩詞都從至性流出,苦心烹練,已不讓古人。惜漸才拙思遲,不堪作和耳。漸初不欲離院,以日機太無道理,病軀久夜不寐,不得已渡江息影六合,今已愈矣。念戰士以身拯國,漸不能執干戈衛社禝,獨不能盡爾智力精神,小作補於社會。因思孔學精神不明於世,世無由治;我不讀經,何由知孔?六經廢讀,緣於難讀,不圖方便,安去其難。乘大難之際,將六經求方便讀法,讀詩過半,以事體過大,不勝其力而不敢旁及其他也。真如就特參議之職,已在前方視察指揮,諒無暇他及。夏聲(看此大戰,國基定,一切何難,姑俟須臾。)
事應俟有機再談也。敬頌
道安。漸頓首。十月十六日。
挽散原語
概想畸人,暮年詩句動江關,
少壯紆謨開世宙;
獨寐寤宿,何處瀟湘來彼美,
老成彫謝到先生。」 

歐陽漸(一八七一至一九四三),字竟無,江西宜黃人。光緒十六年(一八九零年)秀才,光緒三十年(一九零四年)從楊仁山學佛,民國十一年創支那內學院,民國二十六年在四川設支那內學院蜀院。著有「竟無內外學」、「經論斷章讀」、「法相諸論敘」、「唯識抉擇談」。

「山谷內集詩集注」光緒二十一至二十五年陳三立刻本並序 杭州陳三立墓 吳大帥佩孚遺影

吳佩孚(一八七四至一九三九),字子玉,山東蓬萊人。二十三歲中秀才,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入聶士成武衛軍,光緒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考入開平武備學堂,拳匪亂起停辦,光緒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年)任北洋第三鎮步兵管帶,光緒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任炮兵管帶,宣統二年(一九一一年)任上校。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任陸軍第三師旅長,奉袁世凱命入川。民國六年段祺瑞討伐張勳復辟,曹錕為西路總司令,任前鋒。民國七年任陸軍第三師副司令,戰護法軍,授孚威將軍,通電主張南北言和。民國九年直皖戰爭,任直軍討賊軍總司令,段祺瑞敗,任直、魯、豫三省巡閱副使。民國十年任兩湖巡閱使,民國十一年直軍打敗張作霖之奉軍,翌年任直、魯、豫巡閱使。民國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任討逆軍總司令。十月政變,馮玉祥兵圍總統府,曹錕被囚,迫免職。直軍兵敗,翌年退至漢口,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

民國十五年為北伐國民革命軍打敗,翌年退至四川,民國二十一年回北平,民國二十六年日軍侵北平,拒與合作,被殺。著「正一道銓」、「循分新書」、「春秋正義」、「易經新解」、「蓬萊詩草」。

吳大帥佩孚遺影
民國十四年九月八日美國時代雜誌以吳佩孚像作封面
吳佩孚致唐恩溥信箋
內容涉南方各軍不得與共黨合作事

信云:

「後和南方各軍分清非赤合作,請天如兄負責辦理,二月九日,孚頓首。」 

吳佩孚致唐恩溥信箋
內容涉留任副秘書長事

信云:

「天如先生大鑒:無論如何為難,請始終幫忙為叩。弟佩孚鞠躬。」 

吳佩孚靈桌
吳佩孚靈堂匾額
吳佩孚靈柩
卓還來領事遺影

卓還來(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五),福建閩侯人,母聶其純,曾國藩外孫女。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旋赴法國,獲巴黎大學博士學位。

民國二十六年任越南西貢副領事,翌年中國駐越南西貢領事方賢淑投奔汪精衛南京偽政府,民國二十八年改任領事。民國二十九年七月,調升英屬婆羅州山打根領事,兼管沙撈越華人事務。民國三十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民國三十一年一月十九日日軍攻佔婆羅洲山打根,予以逮捕,威脅全家性命,強迫投降汪偽,然凜然不屈,拒絕合作,囚禁於俘虜集中營,備受酷刑,始終不降。民國三十四年日軍見戰事漸不利,予以殺害,時年三十四歲。民國三十四年遺骸歸國,民國三十六年葬於北平。

其父卓宣謀撰聯輓曰:

「 亡兒還來殉職婆羅洲,壯其臨難不茍,為國捐軀,以此挽之。
壯志未酬,可憐慘禍飛來,
僅以英名傳史冊。
佳兒永訣,那堪暮年悲痛,
勉將好語慰孤孀。 」

其母則輓曰:

「 還來兒殉職婆羅洲,詩以哭之,悲傷之語,不計其工拙也。
噩耗驚傳摧肺肝,
胡奴殘暴絕塵寰。
歷年國恥雖昭雪,
慟哉還兒竟不還。
被禁三年志不灰,
傷哉慘禍竟飛來。
男兒赴義原無惜,
未睹倭奴受制裁。
哭兒一字一心傷,
設奠招魂事渺茫。
異域留芳傳史冊,
捐軀為國亦堂皇。 」

卓還來領事(左)與弟(右)合影
先總統 蔣中正致王寵惠函,內容涉任命卓還來為西貢領事
王亮疇舊藏

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七日作並發電函曰:

「亮疇先生:西貢領事馬天則既不相宜,請即令現在副領事卓還來代理為盼。順頌刻祉。弟中正手啟,十七日。 」 

先總統 蔣中正致王寵惠快郵代電,侍秘渝字第四九八七,內容涉任命卓還來為西貢領事
王亮疇舊藏

快郵代電曰:

「外交部王部長勛鑒:十四日函悉,西貢領事一缺,袁子健似不相宜,如馬天則亦不相宜,應即以現在西貢之副領事暫行代理可也。中正。篠侍秘渝。」 

卓還來書「華僑日報」字
北婆羅洲華僑建造「卓領事暨同難四人紀念碑」
一寸山河一寸血
第一集:75年前的今天